查看完整版本: 【為什麼一生一定要知道心經?】-1
頁: [1]

dune1202 發表於 2016-10-11 12:58 AM

【為什麼一生一定要知道心經?】-1

本帖最後由 dune1202 於 2016-10-11 12:59 AM 編輯

你知道年僅26歲的玄奘法師,獨自一人千辛萬苦到達印度後發生的故事嗎? 
  玄奘大師在西元六二七年來到印度,當年他約二十六歲,歷經千辛萬苦與生死交關。在那爛陀他問道五年,他既是學生也是登台講學的老師。
 
  當年玄奘大師為何要歷盡千辛萬苦赴此地取經?因為那爛陀當時集結了許多高僧大德與開悟成就者之外,其經藏十分豐富,共有九百萬餘卷,為了收藏這些經卷,那爛陀設有三個大殿,其中有座大殿高達九層塔樓。在一九一一年阿富汗入侵印度時卻可惜慘遭大肆破壞,據悉敵軍擄殺之後,總共費了六個多月的時間才將典籍焚燒殆盡。  
  如今在遺址仍可見到層層而上的紅磚色樓梯,這些樓梯分屬不同世紀加蓋的,有五世紀,七世紀和九世紀等各時期,因為收藏經書和學生之多逐漸擴建。在萬餘名學生的盛世時期,校區更擴建圖書館和多處大殿、講堂、學生宿舍、浴室、廚房、貯藏室等。  那爛陀大學採師徒相承的正法,玄奘大師來此有幸被當時印度宗袖戒賢大師收納為徒,玄奘大師並參加修習文法、因明學、梵文等課程。玄奘大師當時對那爛陀大學佩服不已,曾寫道:「僧徒數千,並俊才高學也。德重當時,聲馳異域者,數百餘矣。或行清白,律儀淳粹;僧有嚴制,眾咸貞素,印度諸國皆仰則焉。請益談玄,渴日不足,宿夜警戒,少長相成,其有不談三藏幽旨者,則形影自慚矣。故異域學人,欲馳聲聞,咸來稽聞,方流雅譽。」
 
  當時數千僧眾常住於此寺院、大學外,並有許多在家眾的研究人員和學者,當時寺中每日動用百名法師講學,僧眾必須學習大乘佛法、小乘十八宗以及吠陀、文哲醫、天文地理文學語文等,課程廣泛。熟悉因明、文法和文史哲學是為了辯才無礙以折服對手,醫學當然是濟世救人,玄學是思惟再求精進。
 
  當時玄奘大師位居最高一級,精通五十部經論以上者才能居於此級,當時據說登上此級的人在上千上萬人中僅九人而已。難怪,玄奘大師被譽為是中國第一位最偉大的留學生。之後,玄奘大師回返中國,廣利群生更是不在話下了。
 
內容節錄自王薀老師《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

心得分享:當初從完全不懂佛教到現在對佛教五部大論和宗派及各觀點特色等都能分辨,最初的緣起其實就是心經。
一開始不會背,後來念了十多次就記起來了,我想我對心經也很有緣份吧!
在此推薦心經,是最值得背誦的經典之一。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moonbanwky 發表於 2016-10-16 11:29 PM

以一般常理推斷玄奘學習的可能不是佛法....雖然這跟大眾認知不同
在印度一直以來當地本土的"印度教"是最多人的信仰
釋迦創立的佛教起源還是印度教的改革,只是有幸被推廣出去,但在當地還是少數人信仰
另外在台灣的佛教跟真正發源地的佛教是有蠻大的差別

題外話,我個人也曾遇過早起每天都會念藥師經的人,就問他你念的懂這經文再說什麼嗎?
當然不只問過一個人而已,但大部分的回答還是避重就輕,都以淨化心靈修行等等較多....
但我想說的是誦念經文很好但更重要的是明白經文對生活有什麼幫助,如人際關係、工作情況、個人修養等等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dune1202 發表於 2016-10-16 11:47 PM

moonbanwky 發表於 2016-10-16 11:29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以一般常理推斷玄奘學習的可能不是佛法....雖然這跟大眾認知不同
在印度一直以來當地本土的"印度教"是最多 ...

嗯,我同意。

唸經文有它一定的道理,感應的故事其實也多不勝數。最重要的是信心,和透過慈悲菩提心念誦並迴向給一切有情。

其實每部經都有它的密意,就看你怎麼看待了。...<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moonbanwky 發表於 2016-10-17 12:49 AM

有3個名詞是相關卻是不同性質
知識、悟性、智慧

知識自然就是通過課文吸收到的內容,對事物有明白的了解
悟性是根據所學到的知識基礎上,讓自己想要怎麼做
智慧當然就是自己實踐下的心得,得到快樂好處就會繼續這樣做,也會鼓勵他人這樣做

用個簡單的比喻,過馬路一台車衝向你就能說明這3名詞。
知識..知道這是一台車衝過來
悟性..當下頭腦會想要閃開還是不閃,不閃開不死也殘
智慧..實踐閃開這動作,閃開後會知道自己保住性命

任何的經文重要是增加自己知識,多讀多懂~重複誦讀甚是好
經文的知識吸收完,頭腦沉思反省自己要改進之處
藉著沉思經文的意義,讓自己用在生活上,如果周遭人發現你變了個樣,變得更好那這智慧就成功了。
人的生活20歲成年後天天要面對人際..工作壓力,這就是生活的難題~但藉著實踐經文的幫助讓難題不在沉重,人自然就快樂。所以重要的是所學的應用出來

但人際、工作、家庭等等可不是靠信心慈悲菩提心來解決難題,大大有聽過這樣的經驗嗎?
我個人是沒聽過,但知道的都是通過智慧來解決,而我也正在學習。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waroro 發表於 2016-10-17 03:04 PM

本帖最後由 waroro 於 2016-10-17 03:46 PM 編輯

moonbanwky 發表於 2016-10-16 11:29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題外話,我個人也曾遇過早起每天都會念藥師經的人,就問他你念的懂這經文再說什麼嗎?
當然不只問過一個人而已,但大部分的回答還是避重就輕,都以淨化心靈修行等等較多....
就如大大說的,了解經文意思只是增加自己的知識

但佛法不重知識,重的是智慧

金剛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起信論:「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乃至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淨空法師開示:

     學佛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恢復自性,自性恢復了,一切自然就圓滿了。用什麼方法呢?我們用念佛、讀經這個方法。特別是讀誦的時候,只有一個想法,不容易打妄想。

  經是至高無上,從本性裡流出來的文字。經是真言,超越時空,永恆不變。經裡面有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但是通了之後卻有無量義。念經是幹什麼?是修念佛三昧,修定、開悟。是要把妄想、分別、執著念掉。心裡頭只有經文,妄想雜念進不去,恢復清淨心平等心,不是為背誦,背誦是附帶的,念久了自然會背。

  譬如我們學《無量壽經》會集本,把經文念三千遍。不求解義,只是去讀,字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三千遍念下去之後,清淨心現前了,清淨心能生智慧。

***

讀經是修定。 讀經有兩種讀法,兩種目的。

第一種,求根本智 ,那種讀法,恭恭敬敬,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念得一個字沒念錯,一句沒念錯,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懷疑,這種讀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 根本智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般若無知,我們修無知。 讀經想想這句什麼意思,那一段怎麼解釋,就壞了,讀經的目的破壞掉了。 讀經是修定,讀 ​​一小時,修一小時定,修定的方法很多,淨宗是用讀經、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定。

第二種方法,隨文入觀 ,已經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這種能力,把經裡佛所講的理論、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體。 那是高境界,心跟經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

所以古人教我們,經要念,念會得定,念怎麼樣?就只管念,別想。一想的時候,你一面念經,一面打妄想,我想經裡的意思,那告訴你,經典裡沒有意思,清淨心中哪來的意思,意思全是妄想。所以佛說,佛說經,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大乘起信論》明白的教給我們,不能用心緣相,心緣相是我想到這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沒有意思,你開悟之後,你在這個經文裡頭看出無量義,你才能真正度眾生。為什麼?眾生品類無量無邊,你所說的是正契合他的機,他開悟了。你對那個人講的時候,又是一個講法,它不是一個講法,給誰講,誰聽了,那個當機的人就開悟了,妙!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dune1202 發表於 2016-10-17 06:22 PM

moonbanwky 發表於 2016-10-17 12:4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3個名詞是相關卻是不同性質
知識、悟性、智慧



我懂你的意思。如果不能從中學到經驗,那為何要一直唸誦對吧?

其實樓下waroro大大已經有很好的回覆了。

唸經文其實就是積聚善念,並觀想所有受苦難的六道眾生,都還在輪迴當中無法解脫。

所以才透過唸經咒的方式,希望所有人能夠離苦得樂。

其實這種東西是你在世間法所學不到的,我不知道該怎麼講,可是我有天連續唸誦金剛經五遍後,連續的後三天我很清楚覺察到我每一個念頭都清清楚楚的,至少差別很明顯。 心情也平靜許多,後來沒念才又恢復頭腦的昏沈。

這些都是自己要去念後的感應,我說的都是實話,給你參考參考~

謝謝...<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dune1202 發表於 2016-10-17 06:23 PM

waroro 發表於 2016-10-17 03:04 P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如大大說的,了解經文意思只是增加自己的知識

但佛法不重知識,重的是智慧


謝謝waroro大大提供相關資訊。 很有用處!

moonbanwky 發表於 2016-10-18 01:49 AM

複製貼上的文章再補上幾段文字....能否打字說出內容?

佛法不重知識,重的是智慧
這句話常理下就很有問題,沒知識做基礎哪來的悟性,甚至怎麼會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是可以讓生活快樂輕鬆,還可以拿來跟他人分享怎麼做到

簡單的比喻,網路上一堆家庭清洗秘訣,像是洗掉鐵鏽、頑垢等等方法用的材料都是通過這材料的特性,像是白醋..檸檬這類酸性物質...當你使用發現時神奇清洗掉,就會想要分享並教人怎麼做
像是這樣例子的智慧,多不勝數~相信你自己加減也用過類似的智慧

重點~不重知識會有智慧這一點小學生也不可能會相信,不然小學生是在學校學習野餐遠足?
小學生不可能相信的事情,成年大人竟然會相信這種事,很抱歉我真的想說你的佛法是洗腦,對正確事物判斷偏差,難怪會有法師說什麼眼睛業障重~到現在網路、社會上一直狂用,不曉得一直用的人認為這是真有道理還是笑話一則?

回到主題本文,唐玄奘取經這部分去掉神話,就理性認知而言取的經應該是印度教的經典。
那在佛陀釋迦之前的神有那些大神?不就是當地印度教的大神濕婆、吉祥天、觀音等等,真要拜的話也是會拜比佛陀釋迦更早的神,別的不說光是出生就比釋迦早太多了,難怪在當地印度人的信仰釋迦的佛教真的是少數人信仰。甚至佛陀釋迦在佛教是排行第四(這部分是親耳聽說的,有錯可指教)

最後提一部分,在台灣的佛教佛法跟印度發源地的佛教佛法有很大的差異,差在哪網路google查一下就知道了。我的認知是一個宗教的教義到一個新地方會因應當地人的需要做改變的教義,說實在話這並不是真理,真理就是到哪裡都不會改變即使當地宗教民俗不同也不會變,既然是真理自然會帶有真智慧,人際、工作、家庭都可以減輕難題,而這就是我正學習的。

誦讀經文我也有但這並沒有帶來什麼感應,相反我把學習的知識應用出來,確實減輕我的壓力,到現在我每天工作完有安排就會出門分享,即使日子對我來說過非常之快速,我也是善用時間讀經誦讀,簡單的說日子就是很充實~像是忙不完卻很快樂。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

dune1202 發表於 2016-10-18 02:04 AM

moonbanwky 發表於 2016-10-18 01:49 AM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複製貼上的文章再補上幾段文字....能否打字說出內容?

佛法不重知識,重的是智慧


很棒! 隨喜讚嘆您{:31:}

waroro 發表於 2016-10-18 02:57 PM

本帖最後由 waroro 於 2016-10-18 03:03 PM 編輯

我們從小到大,不停的學習知識,已經學習幾十年了

知識無盡,學習不完,學再多的知識,也無法了生死

人生苦短,是該往內心修的時候了


佛教裡有個流行很廣的故事

老婆婆念六字大明咒

把“嗡嘛呢叭彌吽”,念成“嗡嘛呢叭彌牛”

可見念咒貴在一心,心不起妄想分別執著

而不在咒的文字言語相


佛法與一般的學習研究是不同的

即使有佛法學者能知曉三藏十二部所有經典意思,也許能帶來財與名,但未必就能解脫

而一個不識字不解經意的老太婆,如能一心念佛或念咒,是可能成就

原因無他,自性本自具足,不需要外加些什麼

學再多知識,無法於自性增加一點點

然而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卻能明心見性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br><br><br><br><br><div></div>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