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六度波羅蜜:清淨持戒(心得分享)
頁: [1]

modshairpete 發表於 2016-4-25 05:02 AM

六度波羅蜜:清淨持戒(心得分享)

本帖最後由 modshairpete 於 2016-4-25 01:18 PM 編輯

  在這個版上的每個人,也許對於信仰有不同的看法,也有各自相信的宗教說法,當然也有人是抱持著疑問,想要來看看各宗教面對人生的看法、解讀為何;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拘泥於宗教的形式上來討論這些信仰問題好了,畢竟宗教的用詞也是人發明的,要解釋信仰的意義,其實用通俗的案例及文字便可。
  六度波羅蜜中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持戒」,然而為什麼修行人要「持戒」呢?
  講的通俗一點,就是不要犯錯,不要做會讓自己煩惱、後悔的事情;一般佛教有講五戒十善,但用生活用語來講,就是注意自己的意念、言行舉止,是否有符合禮儀、道德。

  「戒」,也可以是一種慈悲心的顯現,意思是我們在端正自己的身、口、意以外,也要有智慧,以善巧方便讓別人知道持戒的重要性。

  一般有人可能會說:戒律,難道不也是人規定的嗎?
  我是這樣認為的:戒律的意義,是讓我們的身口意可以清淨,清淨也就沒有痛苦、煩惱,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智慧、圓滿地解決事情;如果一個人心裡沒有嚮往清淨,沒有嚮往圓滿、成就的心,那戒律對他來說,也只是心靈的束縛罷了。

  所以與其直接告訴別人「守五戒十善」、「不殺、盜、淫、妄、酒」、「不貪、瞋、癡、慢、疑」等文字,不如先讓當事人回想自己的人生,或者觀察別人、自己的痛苦以及原因,並告訴他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讓生命解脫、心靈喜樂清淨、智慧博大無邊,或者有些鐵齒的人,真的沒有辦法時可以讓他踢一下鐵板,我們在旁邊靜靜守候,等他願意接受的時候再告訴他這些事情,這樣做事也比較圓融──但是我們是不貪於讓別人馬上接受我們的說法的。

  什麼是貪?其實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就是貪。有些人明明能力、經驗不足,卻我行我素(我也有過),最後才發覺自己做事不夠圓滿,像捅了簍子、或者留下尾巴給別人收拾──這樣的表現有失周全,心態也不夠成熟。

  什麼是瞋?就是在心裡記恨、忌妒、埋怨...等等,把那些外相的負面影響留在自己的腦中、讓心靈受到影響,其實都是瞋;瞋是一種負面的心理因素,要怎麼破瞋心?就是要放低自己的身段,用清淨的心去觀照別人的難處,做一個有慈悲心的人。

  什麼是癡?癡就是不懂得觀照因緣,凡是很迷信、很著相,容易是非不分,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等等,這類的人要先練習做到內心無住於相,用清淨的心才能夠生起智慧,有智慧的時候,是非、黑白自然分明,同時也會讓自己更明白清楚自己。

  什麼是慢?就是傲慢,不論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貢獻很大,或者覺得自己層次很高...等等,也都是著相,讓自己變得很自大;傲慢會衍生很多問題,比方說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無法正視自己現有的問題...等等,傲慢是一切失敗的開始。

  什麼是疑?是一種偏差的心態,一件事情明明是正向的,旁人偏偏要想很多、疑神疑鬼,或者是明明沒有的事情,因為自己的意識形態而把事情想得很複雜,甚至還會誤會、傷害了別人,人會受意識形態影響,原因也是心裡著了相,內心沒有清淨、智慧,所以對凡事都抱持懷疑。

  誠如金剛經所言:「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持戒其實就是「清淨」持戒,如果只是遵從表象戒律、內心卻沒有清淨,那樣就有違持戒的本意了吧?

  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補充內容 (2020-2-18 11:10 AM):
多年之後在看到當時自己的言論,感覺自己過去也是很無知。
略聽聞一些說法,便以為自己了解了大道,禪修略有心得,便向人宣說,但戒行不足。

補充內容 (2020-2-18 11:10 AM):
後來接觸到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才發覺自己很可能被魔所惑,遂才慚愧、懺悔。...<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353899770 發表於 2016-4-25 10:40 AM

看完我都覺得六根清淨,心如淨水。
樓樓研究金剛經的麼。
頁: [1]